2018年11月17日,是第7个世界早产儿日。
我院儿科主治医师李慧平提醒,因为早产儿胎龄未满37周就出生了,全身各系统功能发育尚不成熟,对子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均较差。因此,格外需要家长的悉心照护。李慧平介绍说,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对早产儿的照护: 1.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(室内温度24—26℃,湿度保持70%—80%),对于低体温或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,应该立即放入暖箱。 2.保持舒适体位,早产儿的头应偏向一侧,使口中的粘液外流,避免粘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。胃食管返流的早产儿最好采取俯卧位。 3.精心喂养,对于吸吮力正常或稍差者注意喂养速度要慢,避免呛奶或窒息。对于吸吮能力差、不会吸吮但已具备吞咽功能的早产儿,可用滴管将奶液滴入早产儿口中。而对于没有吞咽能力的孩子,应留在医院进行胃管喂养。 4.减少噪音的刺激,尽量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。 5.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,避免太阳光照射,降低室内光线,保证早产儿良好的睡眠。 6.预防感染,在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,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,洗净双手。当妈妈患感冒的时候,给宝贝喂奶时应戴上口罩,哺乳前也要记得用肥皂及热水洗净双手,避免交叉感染。疾病患者尽量不要接近早产儿。早产儿的衣服、尿布、奶瓶应定期煮沸消毒,居室定期开窗换气,保证空气新鲜。 7.抚触有助于调节宝宝的神经、内分泌及免疫系统,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,促使胃泌素、胰岛素分泌增加,同时减少宝宝的焦虑情绪,增加睡眠时间和奶量。 那么,预防早产要注意哪些情况呢?我院妇产科主任王静娴主任医师指出,孕妇如患有下腹部变硬、阴道流液、阴道出血、子宫收缩、持续阵痛等情况,应立即到医院就诊。 王静娴还指出,导致新生儿早产的因素主要有:习惯性流产、人流史过多,孕期缺乏合理的运动,有喝酒抽烟、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,孕期性生活过多、精神过于紧张,饮食不合理、营养补充不良,孕前或孕期患有糖尿病、流感、妊娠并发症、妇科感染疾病而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,以及孕妇年龄<18岁或者>40 岁,体重<45kg。 据悉,2012年WHO将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“世界早产儿日”。世界卫生组织呼吁社会更多关注早产问题,加强相关研究,采取有效行动,减少早产导致的健康问题和死亡。 我国早产率在3%-15%之间,每年新增约180万早产儿。在我国当前的医疗保健环境下,3/4的早产儿经过系统强化干预后,拥有和正常儿童一样的健康素质。 (责任编辑:dlsyy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