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墓里的“灯”为何能千年不灭?有人花三十一年研究破解了谜团
就拿中国来说,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记载:
始皇初即位,穿治郦山,及并天下,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,穿三泉,下铜而致椁,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。以人鱼膏为烛,度不灭者久之。
以“人鱼膏“作为蜡烛,就可以长久不灭。如是,则始皇帝陵中也是常年灯火通明。
在此,不知道你有没有想到一个上古传说:鲛人是深海中的一种生物,如果将其宰杀,练成油的话,能够燃烧五千八百六十三年不灭!
但传说毕竟是传说,鲛人存不存在还是个问题,所以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。
我们都知道,根据能量守恒,就像永动机不可能发明出来一样,长燃不灭的灯也是不存在的。但在古墓这种没有充足燃料贮存的地方,一盏灯能长明千年之久,实在是匪夷所思。它燃烧所需的能量,来自哪里?
况且,古墓空间封闭,氧气也总会消耗殆尽,在无氧的环境中,如何燃烧呢?
有人说那些记载是古人瞎写的,毕竟,我们都没有亲眼见过这样一盏神奇的长明灯真正出现在大家面前,那些传说中的长明灯绝大多数已经毁坏,灯的制作秘方又是失传了。
可是世上许多国家都有这类记载,难道古人是约好了一起瞎写忽悠后人吗?
这不太可能。
为了解开古墓长明灯千年不灭的谜团,美国人西蒙·艾菲克,经过三十一年的研究,历经七百多次实验,给出了一种解释。
经过研究,他发现,墓穴中的长明灯的物质就是一种黄磷和其他易燃物的混合物质。他以这种混合物质制作的燃料在空气中不易挥发,缓慢燃烧。但是这种长明灯点燃后,正常情况下只能燃烧五十个小时左右,但是西蒙·艾菲克仍然称此灯为长明灯。
原因是古人下葬后,会点燃长明灯,当墓道封闭的时候,长明灯会将里面的空气消耗殆尽,形成一个“真空”的环境,这也利于墓地里面文物的保存。在空气消耗殆尽之时,长明灯就已经熄灭了。
在密闭环境下,一部分灯油挥发成可燃性气体,人的尸体在墓穴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了磷等可燃气体,可燃气体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是不会燃烧的。
千百年后,当盗墓者将坟墓打开,氧气又进入了墓穴,在与可燃气体接触后,墓穴中的长明灯就会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自燃。
所以,古墓中的长明灯并不是千年不熄的,它在墓室氧气耗尽的那一刻就已经熄灭了,但在古墓被打开的一刻又再次被点燃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